先生的样子
她身材娇小,长相白净,短发齐耳,声音略带磁性,语速不紧不慢;她眼中含笑,气质文雅脱俗,在我们惊叹的目光中,步履款款的走上讲台,然后把我们带入万紫千红的现代文学大观园,为我们娓娓讲述那一段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好岁月!她就是我的大学现代文学老师傅瑛先生。
时隔20年,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傅瑛先生那富有情感的抑扬顿挫的美妙声音:“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妖娆,日落,微波,金线闪动过小河。”其余音绕梁,20载不绝于耳。她让我们深深的感悟到诗歌之美,诗人之美。
时隔20年,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傅瑛先生饱含深情地把一个个文学大家带到我们心中,这些大师好像是她久久珍藏于心的宝贝,她一一如数家珍般的讲述给我们。她让我们爱上了徐志摩、戴望舒、朱湘。她让我们迷上了林语堂、冰心;她让我们喜欢上了林徽因、陆小曼、梁思成;她让我们辩证地看待周作人;她让我们领略鲁郭茅巴老曹的风采;她让我们对文学是那么痴迷;她让文学滋养我们一生。
时隔20年,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傅瑛先生那双充满慈爱和希冀的眼神,她不断鼓励刚入校门的青涩弟子们进行文学创作尝试。傅瑛先生的文学成就斐然,在国家级大型刊物多有重量级作品,但有时候为了我们的一篇小文章,不停地与地方报《淮北日报》副刊编辑联系沟通。其情其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大学几年,我在先生的关爱中快乐成长。
有一次傅瑛先生为我们讲述孙犁的作品时,因关切孙犁的健康,动情之时,当堂不禁潸然泪洒讲台。傅瑛先生是孙犁弟子,其师生情深亦让我们为之动容。傅瑛先生讲述了很多孙犁不为人知的往事,让我们感到这位伟大的荷花淀派文学大师仿佛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对这位文学巨匠又多了一份亲切,让我们怀着更加真实的情感去体味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
傅瑛先生总是用淡淡的微笑、舒缓的语言和宽容的态度去引导、教诲她的芸芸弟子,让我们如沐春风。我一直到现在都在近乎偏执的假设:如果傅瑛先生直接做我们的辅导员,那该多好呀!也许我们中间真会有几个作家,至少会少走许多弯路!
我曾问傅瑛先生:“在浩如烟海的中国现代散文中,您认为哪一篇最好最棒(也就是压卷之作)?”先生沉吟良久:“朱自清的《背影》!”也许因为年轻,当时我们并不十分认同,当时更多的同学可能更喜欢《荷塘月色》。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已为人父母,现在才真正理解傅瑛先生话中真义,才理解《背影》中的那如山如海的父之爱。
傅瑛先生常说,在大学里只有5%的学问是来自于老师教的,而95%的应来自于图书馆,来自于自学。大学几年出于我对辅导员的抵触情绪和比较叛逆的性格,对班级安排的课堂教育不很上心(这样说有点推卸责任,可确为实情),但我把先生的话听到心里去了。大学几年,我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一直到今天,我仍然坚持每天阅读的习惯,这一习惯让我受益匪浅,谢谢先生!
傅瑛先生不仅教我们读书,更教我们如何做人。先生给我们讲述她身边一个医生的故事,让我至今难忘。对待所有的患者,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普通还是高贵,这个医生均是那么真诚、真切,均是那么细致、体贴,把病人当亲人!后来那名医生不幸离世,当时送葬时,淮北万人空巷,其口碑与形象藏于民心!先生不禁喟然长叹:“医者仁心!”先生教我们要做这样的人。后来我又拜读到《日内瓦宣言》,才明白“医者仁心”没有国界,没有种族,没有阶级之分,实是一种大爱。可以告诉先生的是,这种大爱的品质一直伴我至今,激励我至今。无论风雨如何吹打,无论尘世如何喧嚣,我一直在心中为文学、为历史留下一片干净纯美的天空。无论时光如何变幻,无论世事如何艰难,我一直坚持做人的良知和底线。“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我达不到屈子的境界,但我心诚向往之。先生在我的毕业留言册上题的那句“夹着尾巴做人”的嘱托,至今我仍奉为圭臬。
弹指一挥间,20年过去!20年过去,也许先生并不记得我这名普普通通的弟子,因为她对所有弟子均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厚爱有加。20年过去,先生您还是那么恬淡美丽吗?您还是那样温婉从容吗?我们想念您!
我含泪写下上面的文字!
作者简介:陈取,男,1970年生,湖北江陵人。我校1993届文学院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