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块”是这样炼成的
1985年,我从安徽省无为县汤沟中学考上了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当时国门初开,西方的“舶来品”备受追捧,而作为时尚标志的健美运动自然在高校里流行起来。那时,美国“健美先生”史泰龙主演的动作电影《第一滴血》风靡全国,男主角蓝博的“肌肉块”成为很多热血青年的“力量崇拜”。
当时的煤师院健美队,在我的记忆中是安徽省高校乃至中国高校中最早组建的健美队之一。当时的健身房在附中那边,靠近大食堂旁边的红房子里。我们一帮小伙子,每天下午光着膀子,对着镜子呲牙咧嘴练肌肉。教练是体育系的刘教授,年轻时是一位有名的拳击运动员,说一口标准的北京话。当时,各系选修健美课的学生不是很多,只有二三十人。每天下午3点,前10分钟热身,随后练器械,主要就是哑铃、扛铃、拉力器;2人一组,一个动作练12至15次,分别刺激胸大肌,背阔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腹肌,大腿肌,小腿肌;一次练2小时,每周练两次。当时,练健美是件费时、费力又费钱的苦差事。体能消耗大,刘老师让我们多吃鸡蛋,多吃牛肉,多喝牛奶。我“非常奢侈”地订了一份牛奶,大约2角钱。同寝室的“河北佬客”有时打牌饿了,不小心就喝了“我的奶”。在刘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排骨麻杆”体型变成了“倒三角”,胸大肌、三角肌开始凸出,最自豪的是练出清晰的8块腹肌。这里有一个小秘密,就是我每天睡觉前,坚持背负20公斤的石块练仰卧起,每次要做30多个,差不多练了2年,终于练成了一字“八排扣”。
1987年5月,安徽省首届健美比赛在阜阳举行。煤师院正式组建了男女健美队。男队队长是中文84的武荣益,队员有我,还有物理84的李金光,政教85的房冲,政教86的陆辉。女队的队长是体育86的张燕,队员有数学的85师彥青、中文85的马婧与中文84的一个师姐(忘了名字)。当时健美比赛分为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两部分。规定动作主要展示胸大肌、背阔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腹肌;自选动作每人选一支音乐,随着音乐节拍自我编排动作。备战时,刘教练对我们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魔鬼训练”:饮食方面,必须控制体脂含量,尽量以高蛋白质、清淡口味为主,为的就是减少水分在身体内的堆积,使得比赛时肌肉看起来分离度更高、更有型。在造型表演方面,配合不同节奏的音乐,编排姿态各异的造型,从肌肉和体形、比例和匀称、轮廓和平衡、皮肤和容貌等方面充分展现青春活力。当时,各地参赛的选手以举重运动员为主,其中有两位后来成为健美名将,一位是蚌埠的易康明,另一位是马鞍山的甘青春。煤师院代表队在高校组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还获得了大学生组65公斤级的第一名。
首次出征便载誉归来,本来是一件喜事,却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快的状况。校报记者报道时,提到了健美队女队员的名字,并特别指出是穿着“比基尼”出场的。这下惹出了大麻烦。首先是女队员的男友们“不高兴”,好像给他们戴了一顶不光彩的“帽子”;其次是女队员们“不高兴”,走在校园里,背后总是有人指指点点,好像给她们贴了一个“三点式”标签;还有一些“光伟正”的正人君子“不高兴”,觉得有“精神污染”嫌疑。男队员们却因“健美小子”的绰号一下子成为“校园名人”,提高了知名度与回头率。
当初练健美的起心动念只是为了追求“肌肉块”,却在不经意中由“胆小鬼”练成了“阳刚美”,“小块头”练成了“大智慧”:做人做事,傻得坚决,笨得彻底;耐住寂寞,抵住诱惑;突破自卑,找到自我,培养自信;穷人的孩子必须勤劳;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奔跑。
作者简介:赵为民,1966年生,安徽无为人,我校中文系89届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