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校友文选>> 正文内容

桑梓情•翰墨缘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7-05-31 点击数:

一、忆尉天池先生为我校题写校名

1984年10月,我在淮北师范大学前身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办公室工作。一天,院长邱尚周同我商量:“能不能请一位全国著名的书法家给我们题个校名?”我说:“如果请就请安徽籍的,有桑梓之情。”邱院长表示同意,我便向学校推荐了两位:一位是赵朴初先生,一位尉天池先生。后经人打听,当时赵老正在住院。于是学校决定请尉天池先生题写,并责成我办理此事。

当时,尉天池先生的堂弟尉天骄,也在淮北煤师院工作,他是中文系78级学生,比我低一届,他于1982年7月毕业后,也留校工作,和我既是同学又是同事。我便同他一起去南京请尉天池先生写校名。

到了南京之后,已是傍晚时分。我提议不能空手前往,考虑到天池先生是砀山人,此时正是砀山梨成熟的季节,于是我们在南京鼓楼附近买了6斤砀山梨,由我提着,一同前往南京师大拜访尉天池先生。

到了南京师大艺术学院,在尉先生的工作室里见到了他。当时天池先生正值盛年,红光满面,儒雅中流露出自信。见到家乡来人,十分高兴。我们说明来意后,天池先生爽快地说:“好啊,我是砀山人,淮北也算我的大故乡。为家乡的大学写校名,是我的荣幸。第一,你们不要到系里登记了;第二,我不收任何费用;第三,将来校牌做好了,把书写的原件放学校档案室保存。”说完,又询问了我们学校的一些情况,而后天池先生告诉我们,“你们明天下午四点钟来取。”

第二天下午四点前,我们如约而至。只见天池先生正坐在椅子上抽烟,桌子上摆着两幅写好的校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我们到了以后,天池先生站起来笑着说:“写了两幅,你们看哪一幅好?”天骄说:“锦强学兄你看,你是内行。”他们兄弟二人一齐将目光指向了我,我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但也只有硬着头皮说:“尉老师,您写的两幅都很好。一幅比较灵动,跳跃感强一些;一幅比较凝重,平稳一些。作为校牌,我倾向于后者。不知对不对?”我一说完,尉先生爽朗地笑了:“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我也倾向于这一幅,只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想不到你小伙子还真有些眼力!”我当时34岁,在尉天池先生眼里,还是年轻人。这时天骄接着说:“哎,锦强学兄在我们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哩,他写的是‘郭体’。”天池先生说:“噢,那好啊,你写几个字我看看。”一时搞得我手足无措。天池先生把他写校名裁下的一小张纸朝我面前推了推,我只好拿起他写字用过的笔,有些发抖地写了一幅唐人五言绝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写好后我说:“请尉老师指教。”天池先生一边看字一边高兴地说:“嗯,有郭沫若书体的味道。不错!”随后又问了我的学书经历,说了几句勉励的话。突然,他拿起笔来笑着对我说:“我轻易不给别人写字,今天送你一幅,因为我们是同道,这也是缘分嘛!”我说:“尉老师谦虚了,我只是业余爱好者,哪敢与您相提并论,谢谢您的厚爱。”尉天池先生说完就开始写,几分钟时间,一幅小中堂便一挥而就:“云林逸兴自高孤,大木虚堂面太湖。旷览不容尘土隔,一痕山水淡如无。渐江诗,锦强同志正之,天池书。”书毕,天池先生又大声朗读一遍,我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连忙双手接过。回校后立即请人装裱挂起来。

2010年,我校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校名的字体也几经更换。但30年前尉天池先生为我校题写校名和赠我墨宝的情景,我却时时想起。如今,我已忝列高等书法教育队伍多年,并且成了安徽省首位书法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书法研究生学术活动周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书协教育委员,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受到许多青年朋友和书法同道的厚爱。这些虽与尉天池先生当年赠字没有直接关系,但天池先生对我的鼓励与奖掖,使我终身难忘。借此机会,谢谢母校给我的一次拜会尉天池先生的机缘,谢谢天池先生的桑梓之情!

二、喜看东风第一枝

2010年6月,我校首届书法硕士研究生肖三喜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录取为书法博士生,也是安徽省高校培养输送的第一位书法博士生。书法界的权威报纸《书法报》以及《书法学报》、《安徽书坛》、《兰亭雅韵》、《淮北日报》等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安徽省书协主席张学群在省书协会议上盛赞“淮北师大培养出了我省第一位书法博士生,无愧为安徽省书法高等教育的带头羊”。一时间,我校在安徽省书法界和全国书法教育界声名大振。

作为肖三喜同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我非常高兴自己能为我们学校、为书法教育事业作出一点贡献。借此机会,把这件事情的前后经过介绍给后来者。

2005年冬,我们学校申报第二批硕士点,其中文艺学、美术学两个学科,均可设置书法艺术教育方向。当时我是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在一次党委会上,我建议:安徽省目前尚没有招收书法硕士研究生的高校,我校可率先在上述两个学科中招收书法硕士研究生,填补这个空白。学校主要领导采纳了我的建议,并鉴于我长期练习书法兼教书法课,所以责成我考虑此事。按照当时的情况,要我牵头招收书法研究生,我必须先出去进修才行。一是要全面了解书法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有关技术性问题;二是要进一步学习书法艺术和书法史论。于是我挑了几幅自己的书法作品和论文,按要求投寄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申请做国内访问学者。半个月之后,我接到了首都师大“北京市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的回函:“郜锦强同志,根据推荐并经考核,同意接受您为我校书法专业欧阳中石导师的国内访问学者。”就这样,我于2006年2月23日来到了首都师大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进行为期半年的书法文化研修。

访学期间,得到著名书法教育家、我国第一位书法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先生的具体指教,旁听了其他老师的有关课程,确实受益匪浅。访学结束后,我校成立了安徽省高校第一家书法教育研究机构,“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书法艺术教育研究所”,请欧阳中石先生题写了所名,任命我为所长,并于2007年在美术学科内招收了首届书法硕士研究生肖三喜,由我担任他的导师。

对于书法研究生的专业培养目标,我们当时这样确立的:第一,要有比较系统的书法史知识,能够独立解释和分析历史上的书法现象、书法人物和书法经典,并以此作为当前书法发展的借鉴;第二,要有比较扎实的书法理论基础,能够独立进行书法理论、书法技法、书法思潮、书法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与评论,有较高的鉴赏与评析水平;第三,有比较娴熟的技法水平,能够独立进行书法创作与书法教学活动;第四,有比较丰厚的文学、艺术修养,并能适当运用于书法艺术创作与欣赏。有了这四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他们才有可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继续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书法艺术工作者、书法家或书法教育工作者、书法教育家。而不至于成为只会抄写诗词曲赋、缺乏综合文化底蕴的“写家”。历史上如许众多的书法家,无一不是史、论、学、艺集于一身的“文化人”。我们今天培养的书法研究生,尽管不能与书法史上的名人相比,但一定要按照书法专业的要求,使他们成为能够独立开展书法艺术活动和书法艺术教学工作,同时又具有科研能力的人才。

按照上述专业目标的要求,我们在培养过程中,着重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书法史、书学理论教学引路,奠定书法研究生的学术基础。在教学中强调两点:一是系统学习书法史论知识,二是学会书法理论科学研究。第二,科学训练书法技法,奠定书法研究生的艺术功底。在教学中强调处理好书法临摹与书法创作的关系。树立“临摹为了创作,创作必须临摹”的技法理念。这样,学生既不会成为学无根柢的“野狐禅”,也不会成为只会临摹不会创作的“书奴”。第三,引导学生树立书法“艺术美”的鉴赏知识,奠定书法研究生的艺术品位。让学生在临摹和创作实践中,逐步认识书法艺术作品的线条美、章法美、生态美、情感美,从而成为“书法美”的创造者。

由于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措施得当,加上学生自身的刻苦努力,肖三喜同学在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公开发表书学论文5篇,写出了12万字的专著《论包世臣〈艺舟双楫〉的书学思想》。他在硕士研究生应届毕业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博士生。由此,我们学校成为培养输送安徽省首位书法博士生的高校。目前,我校已毕业书法硕士生多届,他们有的成为大学书法专业教师,有的成为中等学校书法教育工作者。现在,我们学校已经形成包括书法研究生教育、书法本科生教育和书法选修课程、书法讲座、书法大赛等多种形式的书法教育网络,将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书法高级专门人才和书法受好者,为弘扬中华民族的国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书法,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郜锦强,男,1950年生,安徽濉溪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我校中文系并留校工作。原淮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现任淮北师范大学书法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