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字体: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前身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化学系)创建于1974年,是我校建立最早的院系之一。现有化学(师范)、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五个本科专业;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应用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1900余人。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03年获有机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被列为安徽省博士授权点立项建设学科,2017年入选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2019年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建有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包括“绿色和精准合成化学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合成化学及应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1个、“清洁能源及绿色循环”、“含能材料”、“绿色材料化学”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3个、“先进功能复合材料”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4人,其中教授24人,博士6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0人。拥有超导核磁共振仪(Bruker Avance 400 MHz)、高分辨质谱仪(Agilent QTOF)、元素分析仪(VarioEL-3)、X-射线单晶衍射仪(D8 QUEST)、微波化学合成仪(Milestone)、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QP2010 Plus)、数字化扫描电子显微镜(KYKY2800B)、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JEOL 2010)、高速自动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Nova2000e)、化学吸附仪(Chembet Plusar)、激光粒度分析仪(Zetasizer Nano ZS90)、红外光谱仪(Nicolet-670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3600)、毛细管电泳仪(Backman)、电化学工作站(BAS)、毛细管气相色谱(GC-2010)、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100)、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204F)、偏光显微镜(E400POL HCS302)、原子力显微镜(VECO)、流变仪(Haake)、离子色谱(ICS-90)、X-射线衍射仪(D8 Advance)、ICP等离子体原子吸收光谱仪(ICP-7510)等大型仪器设备,价值6000余万元。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面向化学科学前沿,对接安徽省重大发展战略,承接皖北地区战略新兴产业,与能源、环境和材料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环境污染检测与治理、煤焦化、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的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规律、绿色新农药创制,特别是在光催化的基础理论和光生载流子的全利用策略、绿色和精准有机合成等方面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获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10余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2项。化学学科位居大陆高校自然指数排名百强榜(2015、2016年),2017年进入ESI前1%行列并保持至今。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注重本科-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积极完善学位授予体系,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宽广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化学专业知识、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能胜任各类学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已为国家培养化学本专业人才1万余名,硕士研究生300余名。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中在国内外高校担任教授职务者近100人,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中学校长者100余人,学生培养质量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分享到:
×

用户登录

Baidu
map